
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CO)上的一项研究,一名60岁的男性胃癌患者,因传统疗法无效,接受ADCs治疗。患者的肿瘤HER2表达为低水平(IHC 1+),被认为难以用传统的HER2靶向药物治疗。然而,经过3个月的T-DXd(注:T-DXd为一种ADC药物)治疗,患者的肿瘤体积减少了70%,且生活质量显着改善。
ADCs疗法为何如此有效?主治团队表示:“T-DXd让我们看到旁杀效应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的潜力,为这一特殊患者群体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ADCs(Antibody-drug conjugates),中文译作抗体药物偶联物(又译抗体药物复合体),是近年来抗癌领域的重要突破,因其精准靶向性和高效杀伤性备受关注。其中,ADCs的“旁杀效应”这一机制,显着增强了药物的抗癌能力。
什么是旁杀效应?那么,什么是旁杀效应?如果把治疗癌症的过程比做一场战斗,那么ADCs药物就像特种部队士兵,携带“定向爆破装置”,只瞄准敌军(即表达特定靶点的癌细胞)。然而,癌症的复杂性往往超乎想像,许多肿瘤细胞中靶点表达参差不齐,甚至缺乏特定标志。如果只攻击“有靶点”的癌细胞,未必能完全消灭肿瘤。
旁杀效应就像一颗精准引爆的炸弹,其杀伤力不仅覆盖目标癌细胞,还能波及附近“隐藏”的敌人——即那些靶点表达低或没有靶点的癌细胞。通过这种机制,ADCs不仅能够灭杀异质性肿瘤,还能打击其周围的癌细胞,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