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赞助

美中青少年为2国搭“未来之桥”

教育儿童 | 2024-06-11

百闻不如一见。让美国青少年到中国看一看,了解中国的历史,欣赏中国古老的建筑,体验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让中国青少年来美旅游,亲身体会美国的文化与社会发展。

去年美中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中方倡议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赴华交流学习。此后随着项目陆续开展,两国青年交流交往日益频繁。近期,不少赴华美国青年认为,中国之行加深了自己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认识,并与中国同伴结下深厚友谊。这也从侧面说明,美中青年交流项目对两国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6月9日,爱荷华州中学生与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学生在位于石家庄市的河北博物院参观,一位美国中学生收到同伴赠送的香囊礼物。

从媒体拍摄的近期活动画面来看,在北京,美中青少年共同参观北京动物园,打卡博物馆,体验汉服;在河北,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一同包粽子、做香包,感受端午节传统文化;在海南,美中青年围绕共建绿色低碳、共享发展机遇等话题进行研讨……在社交媒体上,#Chinatravel成为最具热度的话题之一,在评论区中,一张张肤色不同的笑脸定格了美中青年友谊的传承。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民间交流中,青年视角和青春力量,既是直面现实的,也是朝向未来的。

美中两国虽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但美中青年一代却被外界称作“数字原住民”。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信息敏感,对彼此之间的文化、政治、社会形态等了解早早来自于社交媒体,仿若“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对彼此感兴趣,却又相隔很远,通过屏幕的感受难免存在偏差。这次交流,让更多此前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网感”中国的年轻人,真正体会了“实感的中国”。

青年一代关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走向与前景,也包括美中关系在内的国际秩序走向。基于美中关系的重大世界影响,两国青年一代切实感知彼此,理性的认知彼此,对两国关系影响非同小可。从年轻人的交流中、态度里、看法下,或许能够见微知著,看出美中关系未来的动向。这也正是两国青年交流的意义。

不过,就当前两国关系和青年学生的人文交流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数量相较往年略有减少,来美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也有下滑,这既跟近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也脱离不了大的时代环境。此外,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对教育体系和生活环境的不熟悉也是影响两国青年到大洋彼岸留学的因素之一。

两国人文交流尤其青年一代交流不应有持续寒流,往来减少,隔阂就会增多。就此次中国提议的两国青年交流项目来说,美中双方都释放了很大的热情。两国也应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可以进一步加强彼此间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例如优化签证政策、简化留学生的签证申请流程、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等通过官方渠道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支持,或举办更多的学术研讨会、文化节等活动,增进两国青年对彼此文化和教育的了解和兴趣。

多年以后,这些参与过美中文化交流的年轻人再回首昔日的快乐时光,是否也要会心一笑?到那时,两国关系的未来,已留下青春的注脚;友谊之旅留下的种子,相信也会生根发芽。

都说百闻不如一见。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比不上面对面的沟通。让美国青少年到中国看一看,了解中国的历史,欣赏中国古老的建筑,体验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让中国青少年来美旅游,亲身体会美国的文化与社会发展。青少年之间广泛交流后就会发现,虽然美中有很多不同,但是通过加强交流和沟通,两国青年可以拓宽视野、增进理解,更懂得相互尊重。

希望这类交流项目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频密,让青年在互相了解和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形成持久的纽带,为两国关系搭“未来之桥”。也希望两国青年都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彼此,用自己的耳朵倾听彼此,减少偏见,建立友谊。

免责声明

本网站中的文章 (包括转载文章) 的版权仅归原创作者所有, 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文章或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的原创版权说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申明为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因该及时向本站书面或者邮件反馈,本站会在收到信息校对后尽快移除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