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马辉志,是在一次小范围的黄洛渭文化研讨会上。加了微信,自然就“洞察”了他的兴趣爱好、价值追求以及性格中最本真的一面。
他的亮点是书法。
著名书法家马辉志先生
政府官员中聚集着大量的社会精英,左手为文,治国理政经纬天下;右手善书,笔走龙蛇自成一家。恕我浅陋,把书法尤其是小楷写到这样程度的还不多见。
再见马辉志,是在他的工作室里。远离尘嚣的桃花源,以精致唯美的现代古建把一条荒沟靓丽成一道奇崛的风景。桃花源的主人是一位洞明世事的高人,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内敛与劲挺化育着一方文明,昭示着一种境界。建筑风格亦如人之个性,沉雄典雅而平实稳健,积厚成势而谦卑温柔,于戛戛独造的快意灵妙中挺拔起古意盎然的风骨。桃花源里那座清雅别致的小院,就是马辉志驰骋灵思、纵横笔墨的所在。小到扇面、斗方,大至顶天立轴,环壁盈室,极目之处无不气韵生动,翰墨峥嵘。
笔者仰慕辉志满腹经纶,意欲得其墨宝而诗意萌发。即兴吟哦,援笔立就:学艺诗书画,悟道文史哲。明理知进退,修身齐家国。少顷,只见他展纸泼墨,随意驱遣,笔下似乎有了神奇的魔力,那些普普通通的字仿佛活了起来,不仅能“吐纳珠玉之声”,“舒卷风云之气”,还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那节律,那韵致,那笔法墨法章法,“近乎道矣!”
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马辉志出生于甘肃东北部一个偏僻的山村,那里气候寒燥,土地贫瘠,民风淳朴,尚礼重文,传统文化的氛围极其浓厚。虽然日子清贫,但几乎家家户户墙上都挂着有名或不甚有名的文化人的字画。这样的熏陶,为他走上书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在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青葱岁月里,马辉志从戎戍边,浴血疆场。18年的军旅生涯,不仅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也成就了一桩习书之梦。读帖、挥毫,手摹神追。取法魏晋之正脉,唐宋之风尚。在对越作战那极端残酷的环境中,他依然在潮湿闷热的猫耳洞内,坚持用子弹头在红土壁洞上书写着书法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信夫!马辉志说:“如果从小学算起,我学习书法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了。我自认悟性不高,只能‘笨鸟先飞’,比别人多付出辛苦。”因此,他振业寻根,沿波讨源。转益多师,临池不辍。钩沉剔梳,博观约取。举凡甲骨文的率意、钟鼎文的狞厉、小篆的整肃、隶书的飞动、二王的遒媚、旭素的癫狂……他都能从线条的韵律中触摸到形质动荡、气韵飘然的心会神融,探究出覆于穹窿、载于磅礴的大化生机,领悟那从正到奇、从平到险、从和到变的宏旨真谛。“四十多年来,每天清晨习书时,在我眼前铺展的不是宣纸,磨研的也不是墨香,而是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胸次浩瀚,是心随笔转、笔因意活的跌宕偃仰。在所谓‘流行书风’大行其道的当下,我从不偷奸耍滑,始终践行着启功先生‘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的精髓要旨,坚持以传统碑帖为师,潜心研习,读其神,练其形,悟其魂,力求形神兼备,‘出于意料之外’,‘入于理法之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书写风格”。